元军兵下临安,南宋已处弥留之际。西路元军围攻钓鱼城(今重庆附近)。主帅王立率十几万军民奋力抵抗。城内绝粮,外无援军。王立牢记当年蒙古大汗蒙哥立下的遗言:“若克此城,当尽屠之”。后经斡旋,元廷保证降则不屠城。于是王立出降,元军也恪守其言。
后人有骂王立为民族叛徒,历史罪人。如果那时是文天祥守钓鱼城,他会不会降呢?
幸运的是,历史没有把这十几万生灵压在文天祥的肩上,但他自己的选择也绝非容易。在元大都的牢房里,饱受着肉体,精神上的折磨,和与妻女分离的痛苦。最终舍生取义, 成为不朽的民族英雄。
如果只用一个字来形容文天祥,那就是“正”。他的《正气歌》以“天地有正气”开头。这个“正”恐怕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中原汉族为正,二是儒家之“君臣天理”为正。这两层意思都清楚地在《正气歌》中表现出来了。
在《正气歌》中,文天祥引用了诸多“以正压邪”的例子。 以说明“中原汉族为正”的有:张良刺秦,苏武牧羊,五胡乱华时祖逖中流击楫,安史之乱时张巡、颜杲卿忠烈殉国;以说明“君臣天理”的则几乎全是,包括春秋时齐崔杼,晋赵盾弑君,八王之乱,曹魏篡汉,武侯讨贼兴汉。所以赵宋王朝,既是中原正统,又是自家的君王,投降“鞑虏”对文天祥是无法接受的事。
所以如果文天祥守钓鱼城,也一定会身死城破,成仁取义的,十几万军民也恐怕会无一幸免。
民族气节中所包含的“正”一般都很容易被接受。但儒家之“君君臣臣”为“正”,就很令人困惑。赵匡胤年轻时,受柴荣(即周世宗)赏识,提拔很快。但在周世宗死后六个月,赵匡胤就取代了七岁的周恭宗(周世宗之四子),建立的他的宋朝。赵匡胤欺负七岁小孩,这是不仁;而对赏识提拔自己却尸骨未寒的周世宗来说,这是不义;除了忘恩负义,最重要的是,赵匡胤逆反“君臣天理”,篡夺王位,实在是不忠不正, 也应该是《正气歌》中所要鞭挞的。这样一个在私欲和不忠,不仁,不义中诞生的王朝,与“天地有正气”实在相去甚远。
也许文天祥没有足够的资料来知道“陈桥兵变”的真实内幕,他或许被诸如太祖生时,“赤光绕室”之类的话所迷惑。在文天祥的眼中,赵宋代周是奉天承运的事。但是在《正气歌》中,他却引用了“为嵇侍中血”的例子。大意是:八王之乱时,侍中嵇绍为保护晋惠帝,被杀,血溅到惠帝衣服上。惠帝一直保留着这件带血的衣服。这是“护主之危,以身殉之之例”。但是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是事实。虽然曹丕代汉一直被儒家所唾骂,但是司马氏祖孙三世欺负曹家孤儿寡母,逆取天下,也是事实。 当王导把那段历史说给晋明帝司马昭听时,明帝惭愧地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所以两晋的根和两宋的根一样是不正的,而为什么《正气歌》中要引用“为嵇侍中血”的例子呢?
文天祥因不叛宋不降元而死。不降元是因为民族气节之“正”,而不叛宋是因为什么之“正“,却值得商榷。但不管怎样,因为文天祥之不降,我们才有了近似于理想化了的“民族情操”和“坚贞气节”,为后世之标榜。
Tuesday, February 24, 2009
Saturday, February 21, 2009
岳飞该不该杀?
提起岳飞,大家都会想起他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但在多民族大融合的现在,我们恐怕只能叫他 “汉族的民族英雄”。这样说还是难免有点民族狭隘性。我们不妨叫他“中国历史上的英雄”。
英雄是见解、才能超群出众的人。岳飞很会带兵打仗,受宋朝老百姓爱戴,连金朝兵将都很敬畏。军事才能超群出众,堪称英雄。见解呢?岳飞的反侵略反压迫的民族气节是一直被颂扬的。但汉族老百姓在受到外族压迫的同时,也受到腐朽的宋朝的压迫。徽宗时的宋江,方腊起义及两宋之际的钟相,杨幺起义,就是“被逼上梁山 ”的例证。岳飞参加了高宗时的部分“剿匪”工作。岳飞即使能收回失地,也只不过把老百姓从一个火坑中拉出来再推进原来那一个火坑。作为一个见解超群出众的人,岳飞应该另立贤才,或者用训练岳家军的卓越才能自立门户,真正地解救百姓。
有人说“愚忠报国”只是当时的历史局限性,但我认为这应该是他本人的局限性。自先秦到隋唐,由内宗外戚,权臣近宦发起的宫廷政变不计其数。屠君易主,或者取而代之的事也司空见惯。可能是“君权神授”的谎骗,更可能是 “君臣天理”的禁锢,岳飞始终认为天下是赵宋的天下。总之,受十二道金牌召回,被也许有的罪名处死,实在是太窝囊了。
在战争中,金兵有屠城抢掠的行为。岳飞死后,宋金有了绍兴和议,边界确定了下来。特别是之后的金世宗,金章宗时期的“大定明昌之治”,经济繁荣发展,女真,契丹和汉族的老百姓也相安无事。可见和平时期的金朝,不见得是个大火炕。
再说宋高宗,其实他是个明白人。自太祖释兵权之后,宋军毫无战斗力。对辽,对夏,对金,屡战屡败。岳家军的神话无法驱散近一百七十年的心理阴影。他的“逃跑主义”是可以理解的。高宗在位三十六年,逃命享乐两不误,又做了二十五年逍遥自在的太上皇,死时八十一岁高龄。他已经在极度困境中积极努力地创造出享乐的天堂,在临安和在开封没什么不一样,可能气候还更好一点,所以他不需要谁来退金兵,所以他一定要坚持“投降主义”。更何况万一退不了金兵,连现有的都会失去;如果灭了金国,必迎徽,欽回宋,自己的位子也就没有了。岳飞这个军事天才对自己是有害无益的。再加上汉奸秦桧的怂恿,岳飞不乖巧的性格,和岳家军有点尾大不掉,杀岳飞已经是事在必行了。
对于高宗来说,岳飞该杀,但从历史上看,如果历史的正义性是以大多数平民百姓较长期的生活好坏来衡量的话,没有一个成熟开明的政治头脑的军事天才也只能是被人使用的利器,它的两刃性或多刃性是很危险的。做一,两个不是最恰当的比较,如董卓手下的吕布,最终还是被斩杀;隆梅尔和山本五十六都是二战名将,军事天才,但我们不能称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的英雄”。
英雄是见解、才能超群出众的人。岳飞很会带兵打仗,受宋朝老百姓爱戴,连金朝兵将都很敬畏。军事才能超群出众,堪称英雄。见解呢?岳飞的反侵略反压迫的民族气节是一直被颂扬的。但汉族老百姓在受到外族压迫的同时,也受到腐朽的宋朝的压迫。徽宗时的宋江,方腊起义及两宋之际的钟相,杨幺起义,就是“被逼上梁山 ”的例证。岳飞参加了高宗时的部分“剿匪”工作。岳飞即使能收回失地,也只不过把老百姓从一个火坑中拉出来再推进原来那一个火坑。作为一个见解超群出众的人,岳飞应该另立贤才,或者用训练岳家军的卓越才能自立门户,真正地解救百姓。
有人说“愚忠报国”只是当时的历史局限性,但我认为这应该是他本人的局限性。自先秦到隋唐,由内宗外戚,权臣近宦发起的宫廷政变不计其数。屠君易主,或者取而代之的事也司空见惯。可能是“君权神授”的谎骗,更可能是 “君臣天理”的禁锢,岳飞始终认为天下是赵宋的天下。总之,受十二道金牌召回,被也许有的罪名处死,实在是太窝囊了。
在战争中,金兵有屠城抢掠的行为。岳飞死后,宋金有了绍兴和议,边界确定了下来。特别是之后的金世宗,金章宗时期的“大定明昌之治”,经济繁荣发展,女真,契丹和汉族的老百姓也相安无事。可见和平时期的金朝,不见得是个大火炕。
再说宋高宗,其实他是个明白人。自太祖释兵权之后,宋军毫无战斗力。对辽,对夏,对金,屡战屡败。岳家军的神话无法驱散近一百七十年的心理阴影。他的“逃跑主义”是可以理解的。高宗在位三十六年,逃命享乐两不误,又做了二十五年逍遥自在的太上皇,死时八十一岁高龄。他已经在极度困境中积极努力地创造出享乐的天堂,在临安和在开封没什么不一样,可能气候还更好一点,所以他不需要谁来退金兵,所以他一定要坚持“投降主义”。更何况万一退不了金兵,连现有的都会失去;如果灭了金国,必迎徽,欽回宋,自己的位子也就没有了。岳飞这个军事天才对自己是有害无益的。再加上汉奸秦桧的怂恿,岳飞不乖巧的性格,和岳家军有点尾大不掉,杀岳飞已经是事在必行了。
对于高宗来说,岳飞该杀,但从历史上看,如果历史的正义性是以大多数平民百姓较长期的生活好坏来衡量的话,没有一个成熟开明的政治头脑的军事天才也只能是被人使用的利器,它的两刃性或多刃性是很危险的。做一,两个不是最恰当的比较,如董卓手下的吕布,最终还是被斩杀;隆梅尔和山本五十六都是二战名将,军事天才,但我们不能称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的英雄”。
Subscribe to:
Posts (Atom)